首中末件管理培訓
發布日期: 2014-09-03 07:50:02
重點:
首中末管理目的: 落實作業者自主質量保證和深化批量追溯管理。
首中末件管理
1.首中末件管理:生產過程中,自主保證,確認品質和批量追溯的方法。
2.何謂首件:作業條件設定好,產出符合所有規格的第一件產品,稱為首件。
3.首件檢查時機:(首件檢查七大時機)
(1)更換人員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(2)更換焊機、焊鉗、機器故障修理、更換夾治具等生產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(3)更換不同批號的材料生產時生產的第一件。
(4)作業條件(例如焊接電流、維持時間、焊接壓力)變更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(5)休息間斷后繼續生產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(6)停電復電后生產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(7)發現作業條件或品質異常,采取矯正措施后生產的第一件。
4.何謂末件:每日當班生產最后一件的產品,稱為末件。
5.何謂中件: 首件和末件之間,所生產的所有產品都可稱為中件,說明如下:假設某A作業員當班產量200 件/班;第1件稱為首件,第200件,稱為末件,第2件~第199件全部可稱為中件。
6.首件檢查目的:確認生產開始時,作業的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硬件、軟件都符合作業標準的要求,證明產品是合格品,可安心生產。
7.中件檢查的目的:中件檢查也稱為變化點管理,即生產過程中,因的人、機、料、法作業組合所產生的共同的變異或工裝磨耗、衰減等變化時,需要透過每間隔單位時間(30分/1H/2H/4H)中件檢查,確認品質合格,可安心繼續生產。
8.末件檢查的目的:確認每日生產的最后一件,也是合格品,則當班生產的產品,除其他散發的因素外,可以證明和保證質量合格。
9.易弄錯的觀念澄清:
- (1)首件檢查時機的第一件都是首件,不是僅指上班的第1件。
- (2)中件不是指中間的哪1件,而是首末件間所有生產的都是中件。(因產線特性不同而決定不同的中件檢查頻度,0.5H/1H/2H一回)
- (3)不良發生時,應實施生產品的追溯管理;而不是只有處置發現的那1件不良品。(首中末管理目的: 批量管理追溯使用)